美 丽 传 说
远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初,世上本没有生灵,女娲诞降之后,抟黄土以造人类之形。后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为争夺帝位而爆发了异常激烈的战争。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。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,于是决心补天。她从汾河捞起了许多五色石,用火烧炼把坚硬的五色石烧炼成熔浆,然后把一块一块的色彩缤纷的熔浆将天上窟窿补上,挽救了这场浩劫。当太阳再次出现时,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的时候,就是女娲补天神石的彩光。而当时补天从女娲手里散落人间的五彩神石,据传是如今最早琉璃起源的说法。而实际可考的琉璃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西周时代,我们的祖先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。
手 工 制 作
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,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。制作过程冗长,从构思、设计图稿、雕塑立体原型至作品完成,需经过数十道工艺严格把关方可完成,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。全过程约两个月以上。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,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,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,作品色彩无一雷同,制作难度极高。
高 温 烧 制
目前所称的琉璃作品,事实上是结合现代工艺技术以脱蜡铸造法创作, 融合各种内含稀有氧化金属水晶混合烧制的,再加入创作者的巧思而使得造型千变万化。将精选原料以1400℃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,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,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,并设定严格的升、降温曲线,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℃±5℃以内。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,使水晶原料,精确到每个细微处,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、立体、真实、流线飘逸、清晰。
一 模 一 品
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,无法二次使用,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、烧制才能完成。低成功率,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。每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。琉璃作品的艺术生命力,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,更具想象空间,更具灵气。气泡是琉璃的呼吸,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。
|